【广州日报】还敢小瞧鱼骨卡喉?女子主动脉被鱼骨刺破,接下来……

2020-08-24
    被鱼刺卡喉并非稀罕事,古人甚至为此引申出了“如鲠在喉”的成语。然而,在广州海珠区打工的覃女士怎么也没想到,一根小鱼刺入口,险些断送自己的人生!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近日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这根鱼刺不仅刺穿食管,刺伤主动脉,还形成了随时可能破裂的假性主动脉瘤,惊动了10多个科室的大咖教授。手术过程中更是上演惊心动魄的一幕,主动脉瘤突然破裂喷血,令覃女士命悬一线。

幸运的是,在中山一院医疗团队的全力救助下,47岁的覃女士最终得救。


取出鱼刺,新添背痛,最危险的情况出现了

 

生死线上走一回,手术后的覃女士的身体仍显虚弱,声音有些沙哑。

她回忆,715日的晚餐有一道鲩鱼。一口鱼肉落肚,她随即感到咽喉疼痛,便按照传统的鱼刺卡喉自救法吃了几口米饭和青菜,指望把鱼刺裹咽下去。然而,这个老法子失灵了。

次日,覃女士果断到海珠区一家医院就诊,由医生在内镜下将鱼刺拔除。

鱼骨虽除,但覃女士依旧觉得喉咙痛,几天后甚至出现背痛的现象。她再次到医院进行影像检查,并遵医嘱居家观察身体状况。

731日,覃女士开始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就医后情况恶化,当天傍晚被迅速转诊到中山一院急诊。

急诊医生一看影像检查结果,顿感吃惊:食管穿孔,在主动脉弓出现了一个假性动脉瘤,并已发生纵膈感染。这是最危险的情况!


▲红色处为动脉瘤(中山一院医学影像科杨有优教授绘制)

 

据牵头组织抢救的中山一院心脏外科主任吴钟凯教授介绍,综合当时的情况分析,那根不起眼的鱼骨不仅刺穿了食道,还扎伤了主动脉,引起感染并形成脓肿。

入院当晚,覃女士的病情急剧恶化,失血严重:头晕、脸色苍白、精神萎靡、意识淡漠、血压已下降至49/25毫米汞柱,血红蛋白跌到5……病情不能再拖下去了!

中山一院心脏外科、放射影像科、内镜中心、心胸外科ICU、胸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超声科、输血科等多学科专家为她进行会诊,讨论手术方案。医生们考虑这是主动脉破口连接着食管破口不断失血所致,必须通过手术把出血止住。

由于患者病灶靠近主动脉弓位置,术中大出血风险极高,甚至有可能术中死亡。据国内文献报告,此类型手术死亡率高,国内某单个医疗中心23例手术病人仅3例存活,不久前,广州一位患者便因同样的病情在某医院不幸去世。

其实,覃女士是中山一院专家今年以来救治的第二例鱼骨刺破主动脉的患者,上一位患者成功获救,她能复制这份幸运吗?

“为了抢回这条生命,必须拼尽全力!”中山一院心脏外科吴钟凯教授迅速联合了一支跨学科的“名医战队”:心脏外科的陈光献教授、梁孟亚副教授、冯康倪医生,医学影像科杨有优教授、内镜中心崔毅教授、心胸外科ICU唐白云教授、杨嵩医生、胸外科顾勇教授、苏春华副教授、麻醉科陈宇副教授、熊伟医生、李琪医生、体外循环科荣健教授、超声医学科林红副教授、手术室龚凤球护士长以及输血科、服务管理科专家。团队里的每一个战友都身经百战,临危不惧。



▲术前MDT讨论,尽管经过周密地计划,手术中还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险情。


84日上午,覃女士被推上了手术台。

吴钟凯教授、陈光献教授在体外循环的保驾护航下,确保患者心、脑、脊髓,腹腔脏器等器官灌注完好,小心翼翼地进行了手术。2-3毫米的出血点很快就被堵住了。


意外发生!主动脉破裂,鲜血井喷


尽管医生事前设想过各种危险情况,意外还是发生了!

吴钟凯教授回忆,大家都还没松口气,麻醉医生刚来得及提醒一句“口腔出血了”,血液便迅速从病人口中“喷涌而出”,瞬间,患者胸腔、手术室地板满是鲜血……

不妙!尽管专家们已经十分细致地分离组织,但由于动脉瘤周边组织感染严重,假性动脉瘤还是发生了破裂大出血。

专家们迅速在覃女士左侧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紧急阻断血管,将覃女士口腔、鼻腔涌出的鲜血止住。随后在覃女士主动脉弓上又找到一个4毫米的出血口。

“为什么术前没有发现这个隐蔽的出血口?”吴钟凯解释,其中一个洞口很有可能此前被脓肿的组织压住了,所以并没有出血。但手术过程中,随着这些感染脓肿组织的切除,压力解除了,血就涌出来了,由于这个破口更大,失血就更快。

更糟糕的是,由于感染严重,创口周围的组织已经变得像豆腐渣一样脆弱,无法缝合,“堵漏”遇上了麻烦。

手术台上,配合默契、经验丰富的各学科“大咖”们迅速达成共识:快速切掉破裂、感染的血管部分,更换人工血管并加固处理,进行纵膈感染清创引流术。内镜中心崔毅教授接力开展食管支架植入术,确保覃女士术后恢复无虞。

手术前后,覃女士预估失血3000-4000毫升,但手术中采用了自体血回输,最后她使用异体血1000毫升。几经波折,在十多位专家的奋力合作下,这场惊心动魄的手术历经14小时,成功结束。

术后,心胸外科ICU唐白云教授团队接手,助覃女士顺利脱离呼吸机,转入普通病房进行术后康复治疗。

 

鱼刺卡喉用土方法解救?当心变成“覃女士第二”

 

鱼骨卡喉很常见,覃女士的情况为何如此严重?

吴钟凯教授分析,覃女士用吞咽食物裹挟“压鱼刺下滑”的土方法,让鱼刺下行到食道第二狭窄处,而这个位置刚好正对着主动脉弓,鱼刺一旦刺穿食道,扎入主动脉,随时有生命危险,救治难度极大。

他提醒,若误吞鱼刺后一定要及时就医,哪怕鱼刺已经取出了仍需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胸闷、胸痛的情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立即到医院寻求专业治疗,避免惹大祸。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彭福祥、梁嘉韵、潘曼琪   图片由医院提供

报道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1357866?site4&columnID=0

日期:2020-08-24